0倍背后密增长实困境估值以太的秘的现坊3
上周数字资产市场普遍走低,但奇怪的是,我们竟然找不到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理由。这让我想起最近和一些华尔街老友的对话——他们总说加密货币市场像个任性的孩子,喜怒无常却让人着迷。
主流媒体的"加密盲区"
作为从业多年的"加密老兵",我经常要应付财经媒体的采访请求。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,尽管区块链技术在过去七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记者们的问题却始终停留在几个"经典款"上:比特币涨跌、目标价格、"山寨币"行情、L1协议大战,还有最近加入的"特朗普对TRUMP币影响"。
这就像一位汽车记者整天只问"四个轮子的铁盒子能跑多快",却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、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视而不见。更讽刺的是,那些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项目——比如币安的BNB、Hyperliquid的HYPE、Pump.fun的ICO、Aave的超500亿美元存款——反而无人问津。
记得去年有位记者问我:"赵长鹏最近在做什么?"我反问他:"你怎么不问问摩根大通的杰米·戴蒙在做什么?"他愣住了。
"山寨币"的标签该退休了
我必须承认,我对"山寨币"这个词深恶痛绝。这就像把所有非美国的国家都称为"外国"一样荒谬。早期的加密世界确实只有两类代币:比特币的克隆品和智能合约平台。但今天的情况就像把智能手机和功能机混为一谈——完全忽视了行业的进化。
以Aave为例,它现在的存款规模足以跻身美国前50大银行。如果这还叫"山寨",那华尔街那些百年老店算什么?
L1估值:皇帝的新衣?
说到L1智能合约平台,我们必须直面一个尴尬的问题:大多数项目都被严重高估了。"胖协议理论"听起来很美,但实际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"点击量就是王"的论调一样经不起推敲。
让我们做个小实验:下次遇到L1投资者,问他一个最简单的问题——"为什么这个代币值这么多钱?"我保证十个人有九个会支支吾吾。剩下那个可能会说"因为未来会很伟大",就像那些买郁金香的人说"因为它会开出最美的花"。
从财务角度看,主流L1的市盈率接近100倍,是标普500指数的4倍多。除非你认为明年链上交易量会暴涨10倍,否则这个估值简直就是空中楼阁。
三脚凳理论:价值支撑在哪里?
任何资产的价值都需要三个支点:财务价值、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。让我们拆开看看L1代币的"三脚凳":
财务价值:以太坊年收入约50亿美元,Solana约10亿。按当前市值计算,它们的市盈率分别是92倍和100倍。相比之下,苹果的市盈率是28倍。
实用价值:想象一下,全球所有加油站要求车主必须在油箱里永远保留1/4箱油。这就是当前区块链Gas费机制的写照——保守估计有720亿美元ETH和3.4亿SOL被"冻结"在钱包里当备用金。
社会价值:五年前用MetaMask确实很酷,现在连我家楼下便利店都能收加密货币支付了。这种"酷炫溢价"正在快速蒸发。
未来之路:真实资产上链
真正的转折点将来自一个简单的事实:目前全球99%的资产(股票、债券、房地产)还没上链。就像1995年没人能预测Google会成为万亿美元的广告平台一样,我们可能低估了区块链承载真实资产的潜力。
高盛前合伙人Scott Bessent预测稳定币规模将达到3.7万亿美元。如果这个预言成真,支撑这些稳定币的底层区块链需要多大的市值?Fundstrat的Tom Lee认为以太坊可能需要增长30倍——这个数字听起来疯狂,但数学上并非不可能。
有趣的是,这反而印证了"瘦协议理论":真正的价值将来自链上应用,而不是底层协议本身。就像互联网的价值在于Google和Facebook,而不是TCP/IP协议。
投资启示:在泡沫中寻找珍珠
我的建议是:与其追逐那些已经估值数百亿的明星项目,不如关注那些10-20亿美元估值的潜力股。毕竟当潮水退去时,穿着泳裤的永远比穿着晚礼服的跑得快。
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幸存的不是那些烧钱最多的门户网站,而是默默深耕搜索和电商的公司。在加密世界,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些正在打通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"桥梁建造者"。
最后说句心里话:如果区块链真能成为全球资产的结算层,那么今天的争论都会显得可笑——就像1995年争论"互联网是玩具还是工具"一样。问题只在于,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到那一天。
(责任编辑:盘点)
-
各位币圈老铁们,我是沐沐!最近的市场真是把人折磨得够呛,大饼和姨太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,在区间里上蹿下跳。不过嘛,这种行情反而给了我们不少赚钱机会,昨天带着粉丝们成功吃到了500点的肉,那感觉别提多爽了!比特币横盘震荡下的操作思路说真的,最近大饼的走势特别有意思。日线图上那个长长的上影线看得我直摇头,明显就是多头有心无力的表现。虽然价格还在5日和10日均线上方撑着,但RSI和KDJ指标都在暗示:这股... ...[详细]
-
当Mt.Gox的债权人收到最新消息时,可能很多人都忍不住叹了口气——原本定在10月的还款日,又被推迟了整整一年。这已经是这个加密货币史上最著名的破产案的又一次延期,让苦苦等待的用户们不得不继续他们的"马拉松式"等待。十一年等待仍未终结记得2014年那个令整个加密世界震惊的时刻吗?Mt.Gox作为当时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突然崩塌,85万枚比特币随之消失。如今九年过去了,债权人就像在玩一场永远到不了终点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,零知识证明(ZKP)正在悄然改变区块链的隐私保护游戏规则。记得去年我在参加一场区块链峰会上,一位资深开发者打趣地说:"区块链就像玻璃房子,所有交易都一览无余。"这话不假,但ZKP正在给这个透明世界装上智能窗帘。为什么我们需要零知识证明?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你想证明自己年满18岁却不想透露具体年龄,或者想证明账户余额充足却不愿展示具体金额。这就是ZK... ...[详细]
-
当香港这座国际金融中心遇上Web3.0的浪潮,DLM应运而生。说来有趣,这个项目的诞生颇有戏剧性——它原本是DMS合作项目9CC1的映射产物,但在香港几家实力机构的重新规划下,摇身一变成为了极具潜力的新型虚拟货币。实力雄厚的"香港基因"作为一个在香港起航的项目,DLM最让我看好的就是它的本地化基因。在这个监管日趋严格的行业里,能获得DMS全球发布平台和谢玉胜股东这样的大佬级背书,这在业内可不多见。... ...[详细]
-
Cosmos新玩法:流动性质押模块(LSM)将带来怎样的改变?
最近Cosmos生态圈里有个大新闻要来了,就是流动性质押模块(LSM)即将上线。作为一个在区块链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,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。LSM到底是啥?首先得澄清一个误解,LSM不是要来抢第三方流动性质押协议的饭碗的。相反,它是给这些协议"松绑"的,让已经质押的ATOM能够重新流动起来。这就好比银行给储户提供了一张信用卡,让冻结的存款也能产生消费能力。目前来看,@stride_... ...[详细]
-
今天欧洲交易时段,黄金价格延续涨势,稳稳站在1927美元上方,这个位置相当有意思。要说最近影响市场的因素,底特律汽车工人大罢工绝对算一个。三大汽车巨头的工人集体罢工,这种动荡局势让投资者纷纷转向黄金避险,真是应了那句老话:乱世藏金啊。美联储会议前夕的市场躁动说实话,现在整个金融圈都在屏息等待本周美联储的决议。我从业这么多年,很少见到市场预期这么一致——绝大多数分析师都认为美联储这次会按下暂停键。但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的加密市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,但令人欣慰的是,以太坊(ETH)在1500美元这个关键价位表现得相当坚挺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得说ETH这种"稳如泰山"的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市场动态分析上周可真是ETH的精彩表演时刻,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冲到1600美元,6.3%的涨幅让不少投资者喜笑颜开。不过啊,跟它的老大哥比特币一个德行,一到周末就开始蔫儿了。我盯着盘面看了整整两天,发现它... ...[详细]
-
九月的上海,空气中飘散着桂花的香气。在"2023上海区块链国际周"的舞台上,万向区块链掌舵人肖风用他标志性的温和语调,向全球区块链从业者描绘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。这位见证了中国区块链产业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行业领袖,今年带来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观点:Web3.0正在成为全球化2.0时代的引擎。九年坚守:一场科技马拉松站在第九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的讲台上,肖风感慨万千。九年前,当第一届峰会举办时,区块链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加密货币市场上演了一出精彩大戏,一位神秘的"加密巨鲸"在人们眼皮底下完成了一场教科书般的操盘。这只"鲸鱼"悄无声息地转移了价值近1.2亿美元的山寨币TRB,更令人咋舌的是,这些代币居然占据了整个流通盘的三分之一还多!神秘鲸鱼的神操作据资深区块链记者Colin Wu披露,从8月底开始,这条鲸鱼通过三个不同地址,像变魔术一样从交易所提取了87.26万枚TRB代币。这可不是小数目,相当于市场上所有流... ...[详细]
-
最近香港JPEX诈骗案的侦破,让我不禁想起那句老话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这个涉案金额高达10亿港元的虚拟货币平台,硬生生把15位明星和网络红人拖下水,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张智霖、陈零九等艺人。这些光鲜亮丽的公众人物,现在恐怕要为自己的轻率站台付出沉重代价。疯狂的流量游戏看看这些KOL们的骚操作,简直让人啼笑皆非。林作这个前律师,居然在凶杀案发生后蹭热点卖同款运动鞋;"币少爷"黄钲杰更绝,直接在天... ...[详细]